11年,一间书屋温暖一村人

2022-05-09 09:00:07     出处:

几株紫云英种在门前,对联和灯笼挂在两侧,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白沙镇马坑村,一栋三层高的房子,乍看起来和普通的农家小屋并无差别。

早上不到7点,小屋门前已经人来人往。

“馆长,我找的书到了没?”人还没进门,村民陈美芳的声音已经“闯”了进来。

门口,写着“白沙湾图书馆”字样的牌子已有些许褪色。屋内,弯着腰、眯着眼,馆长林岳铿正将昨天新添置的一批图书归类上架。听见熟人的声音,林岳铿从书架后探出头,“美芳,就知道你今天要来,一早就帮你把书挑出来啦!”

在当地,白沙湾图书馆无人不知。

图书馆由林岳铿的父亲林礼兴创办。2011年,林礼兴到隔壁镇一家图书馆参观,看到村民们在里面看书、学习,很受启发,回到家后就将自家房屋一层改造一新,办起了这家公益图书馆。

作为镇上第一家图书馆,白沙湾图书馆很受欢迎。用林岳铿的话说,“图书馆开馆时,门槛都要被踏破了”。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,屋里挤满了学生,当时70多岁的林礼兴看见孩子们来高兴得很,中午也不休息,晚上最后一个读者离开后,他还要整理书籍。

办馆第三年,林礼兴去世了。林岳铿一度陷入彷徨:图书馆还要不要办下去?就这样,图书馆关门了两个月。两个月里,常有小孩子跑过来,看见图书馆不开门也不肯走;还不时有村民来询问什么时候开馆。

两个月后,林岳铿决心成为第二任馆长。图书馆恢复开放的那天,村民拿出鞭炮庆祝。“一时间,比过年还热闹。”林岳铿说。

陈美芳是村里的柑橘种植大户,也是图书馆的常客。作为如今村里出名的种植“土专家”,陈美芳说,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白沙湾图书馆。

正是柑橘种植最繁忙的时候。早上,陈美芳在田里打完药,戴着太阳帽,顾不得胶鞋和袖套上还沾着土,进了图书馆就径直向林岳铿放书的方向走去,找到那本《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彩色图谱》翻看起来。

“发芽、开花、结果……每个阶段施什么肥、打什么药,注意事项是什么,书里都写得清清楚楚。”指着书里一张果实疮痂病的图片,陈美芳说,柑橘开花期最容易得的就是这个病,得提前干预。

“馆长,书我拿走啦,再帮我带一本种桃子的书。今年我又承包了100多亩地,打算种桃子。”

“没问题,下周来拿!”

“村民点单、书屋买单”,白沙湾图书馆采用按需购书的方式,对村民的购书需求有求必应。11年来,图书馆的书架从原先的一个增加到20多个,书籍从起初的2000本增加到3万多本。马坑村近400户村民,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林岳铿的联系方式,需要什么书,就给他打个电话。周一到周五,林岳铿在镇里上班;每周五下班后,他就在镇上买了书带回来。“常常一运就是一后备箱,有时也在网上订购。”林岳铿说。

如今,不仅是马坑村,周边很多建筑工人也都来看书、借书。白沙湾图书馆已经给周边三四个村的近万人送去了知识与陪伴。

林岳铿介绍,小小图书馆,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。不少村民和附近的大学生来做志愿者,很多爱心人士、企事业单位也捐来书籍、书架。定期举办的读书会和分享会上,大家既是参与者,又是受益者。

图书馆门前的一小片紫云英,是从父亲林礼兴在办图书馆时就种下的。林岳铿说:“紫云英根植于泥土,最后再回归泥土,这就是白沙湾图书馆坚持的理念——根植于村,回馈于村。”

本报记者 王崟欣 【编辑:孙静波】

标签: